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,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
发布时间:2019-04-29 阅读次数:3848次
近些年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连年丰收,化肥的作用功不可没。受种植习惯影响,一些地区化肥使用量较多,这样做,作物确实增产了,但也增加了种植成本,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,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。
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,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
化肥施用结构需改善
我国化肥施用氮磷钾主要化肥结构不合理,其中氮肥施用比例较大,尿素占比过高。氮肥施用过多,容易导致肥效差,出现浪费现象,妨碍矿物质营养的活性,使有害作物生长,诱发病虫害,污染土壤、水源,最终影响农产品质量,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,氮肥需要减少尿素态氮用量。
化肥减量施用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,其目标是造土壤,恢复土壤自然生态环境,治理水与土壤污染,使农业可持续发展。恢复土壤生态环境,可以考虑生物技术。
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与土曲子造土壤。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达6亿多吨,若进行有氧发酵有机肥还田,可替代50%以上的化肥;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页岩等制作土曲子,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,给作物、有益微生物提供功能性营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,对治理农药、有害化学物质、水与土壤污染大有益处,同时,还可治理作物重茬病。
生物技术解决优质高产问题。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动植物蛋白、矿物质化肥等有机质肥料,相当于把生物化工厂搬入田间,可有效提高矿物质化肥利用率,达到减肥增效效果。
用生物技术增加有效氮源。可用生物技术有氧发酵动植物蛋白,增加氮素来源,也可以利用根瘤菌等生物固氮增加土壤氮素营养。
秸秆有氧发酵制造有机肥,土曲子、高效粒状肥等,可改善土壤物理、化学及生物性状,提高矿物质营养利用率。
肥料发展新趋势
生物肥也称微生物肥料,是指一类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剂。生物肥中微生物来源于土壤,长期使用化肥、不施用有机肥,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,导致微生物缺乏营养,这种情况下,其与土壤中原有微生物一样将不起作用。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秸秆有氧发酵的有机肥,恢复土壤环境,土壤微生物菌群自然繁殖起来,不必专门向土壤中施用生物肥。
黑龙江垦区自1978年引进美国大豆根瘤菌,农垦科学院与国外合作多年,进行大豆根瘤菌与产品开发,得出这样的结论:化肥影响大豆根瘤菌活性,施用氮肥,大豆根瘤菌从大豆获取氮源而不进行固氮;从土壤中筛选菌种,盆栽效果好,大田竞争差,本地土壤中的根瘤菌效果好;杀菌剂、种衣剂对大豆根瘤菌活性有影响。日本有研究认为大豆根瘤菌固氮活性需要充足的磷与氧气,每亩地可固氮10-13公斤,大豆根瘤菌固氮可替代化学合成的氮肥。美国将免耕秸秆粉碎地表进行还田,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。
市场流通的有机肥大多是生物菌加土,或添加没有发酵的化肥,或是动物粪便加化肥进行无氧发酵,有些肥企为提高有机肥有机质含量,添加褐煤粉。这些做法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也不会为作物和土壤有益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营养,终将会被市场淘汰。
秸秆有氧发酵技术日渐成熟,简单易学,成本低,但需要良好的组织与工厂化管理,成本与商业利润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